三千多年前的历史书

An Ancient History Book

三千多年前的历史书长什么样子?

三千多年前的历史书长什么样子呢?就考古资料来分析,它应该是一种用连体象形字串联的图画书,例如以下的大禹治水故事。

连体象形字封存禹治水的故事

卜辞虽未直接纪载有关大禹治水的故事,但古代连体象形字却早已将其中的场景一幕幕的封存起来,内容包含:

结合先秦典籍加以解读禹治水的故事

若将以上缩图结合先秦典籍加以解读,便能重现一幕幕生动的历史画面。逐字解说如下:

独具历史记忆功能的图象字,隐藏了精简版的上古史

上述的甲骨文图象意义与先秦典籍所记载的大禹治水故事内容,两者呈现高度关联性与全面一致性,说明了甲骨文图像保存了大禹治水的历史事迹。表一为两者的交叉验证汇整表。

《尚书》是中国第一部史书,在此之前,上古史是如何传递的呢?过去我们有个错误认知,以为上古史是单靠口传方式流传下来的,因为古籍是这么写的,例如:《尚书》开头就说「曰若稽古…」,之后又说「我闻在昔…」等都表明了所述内容是透过口传的。由于口传历史可信度较不足,以至于上古史被后代史家所质疑,事实上,连太史公司马迁对自己所写的内容都持怀疑的态度。然而,随着甲骨文图象意义的破解,证实了上古史的传递并非单靠口传。

甲骨文早在三千三百年前即已存在,而《尚书》则为两千多年前的著作,两者相差一千年。为何两者之间竟然具有如此高度的一致性呢?如果上古史只是透过口语传递,怎么可能传了一千年,故事内容仍然可以不偏差呢?我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是:「古代说书人是以图象字为蓝本,再佐以口传,以至于能不偏离主轴的传递上古史。

大禹治水历史的传递方式

具体的说,古代中国人如何记录与传递历史呢?在史前时代,人类是以绘画方式传递;文字启蒙时期是透过象形文字来传递;到了文字成熟期,则以历史典籍来记录历史。如果说,甲骨文图象已经清楚纪载了有关大禹治水的事迹,而此甲骨文后来又演变为金文图象继续传递下去。由此推论,在《尚书》以前,人类不是单凭口传的,而是倚靠着甲骨文图象来传递的,而甲骨文的前身还有绘画。此证明了尽管纪载工具不断演变,但有关大禹故事的纪载是延续不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