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甲骨文

Decoding The Oracle

破解甲骨文方程式

长期以来,破解甲骨文的方法主要为书证法和卜辞通释法。所谓的书证法就是引用许慎等古代汉学家言论的论证方法,而卜辞通释法则是透过卜辞上下文通读与句形用语比对的论证方法。很不幸地,由于资讯不足,这两种方法所能破解的甲骨文仍然相当有限。所幸,每个甲骨文都隐藏着结合关系资讯可供我们去挖掘探索,透过此线索,我们就可以有效地破解甲骨文。以下是爿的破解范例:

爿是什么?

许慎没有将爿列入《说文解字》。在卜辞里,爿被用来代表人名或地名,以至我们无法从上下文来推知它的本义。既然书证法与卜辞通释法都无能为力,这时候,关联性分析法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步骤一:全面找出含有这个未知符号的甲骨文

含有爿的甲骨文

步骤二:列出甲骨文破解方程式

列出甲骨文破解方程式,如此便可由已知的甲骨文来求解未知的甲骨文。

步骤三:求解未知符号

从以上方程式,我们很容易得出爿代表一张可躺可坐的床榻。

步骤四:全面验证

爿的家谱,更完整地呈现文字分化、字体演变及部件结合等三种关系。 经过验证后,我们将发现,只要出现爿的符号,都代表床。因为这个答案能让每个图像字都得到合理的诠释。
结论

当我们用大数据关联性分析法汇整所有的连体象形字(第一代汉字),就会发现每一个连体象形的符号结合都是为了表达一个有意义的事件,此现象可说是没有例外。即便转换成合体字(第二代汉字),这种造字规则仍然存在。由此可见,古人不会盲目地将不相干的两个符号任意结合。既然如此,我们便可以利用结合关系分析法将其中的结合意义找出来。

以上的破解案例说明了关联性资讯分析法不但容易操作,可数据化,且能有系统地破解甲骨文。

以关联性分析法破解甲骨文案例
许慎认为这是一个舌头(或舔舌头)的符号。《说文解字》:「㐁(ㄊㄧㄢ),舌皃。」 真是如此吗?我们采用关联性分析加以验证看看。

步骤一:全面找出含有这个未知符号的甲骨文

当我们把含有这个符号的所有甲骨文找出来,下图是全面汇整与统计后的结果,其中的数字是用来标示每个字出现的频率(或比率)。其中的两个甲骨文出现频率为59%,超过50%,可见这两个甲骨文所描写的事件(或情景)是古代极为常见的。

步骤二:列出甲骨文破解方程式

列出甲骨文破解方程式,如此便可由已知的甲骨文来求解未知的甲骨文。

步骤三:求解未知符号

由以上的叙事性甲骨文,我们可推知这个甲骨文(㐁)应该是用来代表一张可躺、可坐、可摊开、可拍打的席子(草席或竹席),长度约有八尺。

步骤四:全面验证

㐁的家谱。经过全面验证后,我们将发现,只要出现㐁的符号,都代表席子。因为这个答案能让每个图像字都得到合理的诠释。许慎的舌头说,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没有人会坐在舌头上或躺在舌头上。

由以上案例可知,甲骨文并不会盲目地将不相干的部件加以组合。一旦结合,必然是为了表达一个有意义的事件。

采用关联性分析加以验证冄是什么?
冄的象形字 许慎认为这是一个毛发的符号,因此他在《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冄,毛冄冄也。象形。」许慎的毛发说可信吗?我们采用关联性分析加以验证看看。

步骤一:全面找出与冄有结合关系的甲金文

当我们全面寻找含有冄的甲金文时,意外发现只有以下两种字体含有此符号,其中,「枏」的出现比率占75%,具有最高的关联性。 枏木又称为楠木。《史记》说:「江南出枏梓(或楠籽)。」《广韵》进一步解释说:「枏或作楠。俗作楠。」颜师古注:「楠音南,今所谓楠木。 」由此可见,枏指的就是楠木。

步骤二:列出破解方程式

为何古人会用木与冄两个部件来代表枏木呢?其中的冄是什么东西的象形字呢?

步骤三:求解

由枏的部件结合关系方程式,我们可推知冄应该指的是楠木下垂的枝条,因为它能使相关甲金文的部件结合关系得到合理诠释.

步骤四:全面验证

上图1是楠木枝叶对分且柔软下垂的样貌,此与冄、枏的象形字极为相近。上图2是楠木的果实,又称为楠梓(或楠籽),成熟后果皮会变黑,酸甜口味,含有丰富维生素与矿物质。

古籍验证

在古籍里,冄真的是指下垂的枝条吗?经过查考后,我们发现古人果然常以「冄冄」来比喻柔软下垂的枝条。例如,杜甫诗句:「冄冄柳枝碧,娟娟花蕊红。」李群玉诗句:「团团明月脸,冄冄柳枝腰。

接下来的问题是「枏为何后来被改成楠呢?」

接下来的问题是「枏为何后来被改成楠呢?」

《史记》说:「江南出枏梓(或楠籽)。」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楠木生长在江南,因此,「楠」也代表江「南」之「木」。 截至目前为止,象形字形、实物形体、古籍记载等证据都显示「冄」代表楠木枝叶。倘若再扩大范围加以验证会如何呢?以下是冄的家谱,更全面地证实冄的本意是楠木柔软下垂的枝条,引申为柔软下垂,结论:「冄」的本义是楠木柔软下垂的枝叶,引申为柔软下垂。
「不」为何物?
不的甲骨文字形,这是在画什么呢?
各家学说:

关于不的字源,主要有以下3种学说:

1.飞鸟说:许慎认为是一只在天上飞的鸟,因为它不想要下来。《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

2.花萼说。罗振玉、王国维和郭沫若等支持此学说。

3.草根说。姚孝遂和何琳仪等支持此学说。

针对不同的学说,我们要如何运用关联性分析法来验证呢?

步骤一:全面找出含有这个未知符号的甲骨文
若我们把含有此符号的甲骨文全找出来,再加以汇整分析后,就能得出以下的这张图。
步骤二:列出甲骨文破解方程式
甲骨文的破解方程式,透过这些方程式,我们便可由已知的甲骨文来求解未知的甲骨文。
步骤三:求解
若将以上3种学说(假说或答案)代入方程式阵列,很明显地,飞鸟说与花萼说都会出现矛盾,唯有草根说最为合理。
步骤四:全面验证
「不」的家谱。经过全面验证后,我们将发现,只要出现「不」的符号,都代表植物根系。因为这个答案能让每个图像组合得到合理的诠释。

不的本义是草根或除草根,引申为相反或否定,常用词有不同、不愿意、不能、不要、不可等。

在甲骨卜辞的用语里,不代表相反、不会或不要。

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引申义呢?可能有以下两种原因:

1. 人和动物是朝着天的方向生长,越长越高,但草根往却是朝着地底下长,方向完全相反。

2. 俗话说:「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若要斩草除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手拔,若拔不掉,就用刀铲来挖除,最后再把所有杂草丢进火里烧。为了传达这些信息,于是出现了拔草根、火烧草根与斩草根的甲骨文图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