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破解甲骨文的方法主要为书证法和卜辞通释法。所谓的书证法就是引用许慎等古代汉学家言论的论证方法,而卜辞通释法则是透过卜辞上下文通读与句形用语比对的论证方法。很不幸地,由于资讯不足,这两种方法所能破解的甲骨文仍然相当有限。所幸,每个甲骨文都隐藏着结合关系资讯可供我们去挖掘探索,透过此线索,我们就可以有效地破解甲骨文。以下是爿的破解范例:
许慎没有将爿列入《说文解字》。在卜辞里,爿被用来代表人名或地名,以至我们无法从上下文来推知它的本义。既然书证法与卜辞通释法都无能为力,这时候,关联性分析法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步骤一:全面找出含有这个未知符号的甲骨文
步骤二:列出甲骨文破解方程式
步骤三:求解未知符号
步骤四:全面验证
当我们用大数据关联性分析法汇整所有的连体象形字(第一代汉字),就会发现每一个连体象形的符号结合都是为了表达一个有意义的事件,此现象可说是没有例外。即便转换成合体字(第二代汉字),这种造字规则仍然存在。由此可见,古人不会盲目地将不相干的两个符号任意结合。既然如此,我们便可以利用结合关系分析法将其中的结合意义找出来。
以上的破解案例说明了关联性资讯分析法不但容易操作,可数据化,且能有系统地破解甲骨文。
步骤一:全面找出含有这个未知符号的甲骨文
步骤二:列出甲骨文破解方程式
步骤三:求解未知符号
步骤四:全面验证
由以上案例可知,甲骨文并不会盲目地将不相干的部件加以组合。一旦结合,必然是为了表达一个有意义的事件。
步骤一:全面找出与冄有结合关系的甲金文
步骤二:列出破解方程式
步骤三:求解
步骤四:全面验证
上图1是楠木枝叶对分且柔软下垂的样貌,此与冄、枏的象形字极为相近。上图2是楠木的果实,又称为楠梓(或楠籽),成熟后果皮会变黑,酸甜口味,含有丰富维生素与矿物质。
古籍验证
在古籍里,冄真的是指下垂的枝条吗?经过查考后,我们发现古人果然常以「冄冄」来比喻柔软下垂的枝条。例如,杜甫诗句:「冄冄柳枝碧,娟娟花蕊红。」李群玉诗句:「团团明月脸,冄冄柳枝腰。
接下来的问题是「枏为何后来被改成楠呢?」
接下来的问题是「枏为何后来被改成楠呢?」
关于不的字源,主要有以下3种学说:
1.飞鸟说:许慎认为是一只在天上飞的鸟,因为它不想要下来。《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
2.花萼说。罗振玉、王国维和郭沫若等支持此学说。
3.草根说。姚孝遂和何琳仪等支持此学说。
针对不同的学说,我们要如何运用关联性分析法来验证呢?
不的本义是草根或除草根,引申为相反或否定,常用词有不同、不愿意、不能、不要、不可等。
在甲骨卜辞的用语里,不代表相反、不会或不要。
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引申义呢?可能有以下两种原因:
1. 人和动物是朝着天的方向生长,越长越高,但草根往却是朝着地底下长,方向完全相反。
2. 俗话说:「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若要斩草除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手拔,若拔不掉,就用刀铲来挖除,最后再把所有杂草丢进火里烧。为了传达这些信息,于是出现了拔草根、火烧草根与斩草根的甲骨文图像字。